本网讯5月19-20日,广外附属中学第一届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在云山礼堂举行。广外教育集团副总经理徐纯、曾任广外外校语文教研组组长任丽萍、卓越教育研究院教师培训学校副校长杨丽等应邀担任了评委嘉宾。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努力造就一批“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广外附中举办了本次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
赛前,每位参赛老师潜心研读课本,精心备出教案、学案,以生为本,努力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邓小燕老师的《美国》地理课,以学生分享美国游学的经历做为新课导入,开篇便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吸引了在场老师和学生们的兴趣。整节课授课思路清晰明了,采用情境式教学,师生课堂互动热烈,使本届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有了一个精彩的开头。

邓小燕老师的课堂现场1

邓小燕老师的课堂现场2
张晓鹏老师的“Endangered animals”英语课,用了成龙呼吁保护濒危动物的英文宣传片作为导入,从视频中学生了解到了当下濒危动物的种类,为下面的学生活动提供了写作材料,开篇便埋下伏笔。其中,在学生角色扮演活动中——由2名学生扮演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新闻官回答同学关于濒危动物的提问,一名记者的问题令人印象深刻。他向新闻官提问到:“如果您遇到了濒危动物的袭击,而您手里刚好有一把枪,请问您是会用枪杀了这个濒危动物还是让它杀了您?”而学生新闻官思考了几十秒后有条不紊地回答道:“我会首先选择用其他办法吓退这个濒危动物,让它放弃对我的袭击。如果这个办法不管用的话,那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我最后还是会选择杀掉它,但是我会带走它的基因以求通过克隆技术能克隆出它的后代以至于这种动物不会灭绝。”精彩的提问与绝妙的回答都赢得了在场师生们自发性的掌声。这不仅展示了附中学子们平时训练有素的口语能力、临危不惧的现场应变能力,也体现了附中学子们在学习上的敢想敢问、不断创新的精神。

张晓鹏老师的课堂现场1

张晓鹏老师的课堂现场2
李丽娜老师的“为作文化妆”中考作文专题课,开篇用了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里“敲”字的推敲、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对“绿”字的推敲以及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写成《红楼梦》的故事作为本课导入,人文气息浓厚,展现了授课教师扎实的文学功力。同时也突现了写文章要反复推敲不断修改的主旨,推门见山。整节课采用了学案教学,学案中的作文材料也全部来源于学生平时的作文,由学生担任小老师对例文进行修改,在修改中学习如何为作文化妆,讲练结合,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李丽娜老师课堂现场1

李丽娜老师课堂现场2
张强老师的《一次函数相关的面积问题》数学课,教学设计清晰,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推理、想象,参与整个学习活动。在充分考虑了授课班级的整体学情后,给予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操实练。最后完成新课讲授后更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升华了本节课。

张强老师课堂现场1

张强老师课堂现场2
李红海老师的《对比实验探究专题复习》化学课,课前用脑筋急转弯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有了一个学生积极、气氛热烈的开始。同时本节课不仅有前置性作业,而且全课采用了教师自编的学案教学,把整个学年的化学实验进行归类、对比,授课思路十分清晰。课堂上学生能做到回归课本知识,讲练结合,答题步骤规范。

李红海老师课堂现场1

李红海老师课堂现场2
赛后,各参赛教师及中学部所有老师在云山礼堂进行了集中评课活动,评委嘉宾也对参赛选手的现场表现进行了详细点评。

评委现场评课1

评委现场评课2

评委现场评课3
曾任广外外校语文教研组组长任丽萍认为语文课的课题源自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也是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极具研讨价值。这既充分体现了“问题即课题”的教学理念,也可见授课教师教学之求真、求实。卓越教育研究院教师培训学校副校长杨丽对本次所有的授课老师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其中对于英语课她认为这是一节很有魅力的英语课,其课堂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整节课教师自己讲的时间很少但讲的内容都在点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自主去展示自己、参与活动,是真正地做到了以生为本,而且学生体验感很好,能够开心、快乐并喜欢参与课堂。广外教育集团副总经理徐纯认为这次参赛的5节课都很精彩,她很高兴能看到一批如此优秀的附中教师。她认为这次比赛里师生风貌良好,特别是青年教师们都富有激情,教学基本功很扎实,学科的思维意识很强,能够在课堂中直接揪出学生对于学科专业知识口语化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解读本学科。理科老师们的授课思路都很清晰明了,能够利用课本、回归课本。复习课能够做到构建知识结构,注重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密切,授课过程中能够做到讲练结合,侧重分明。涂筱辉副校长最后对参赛老师们的付出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也鼓励所有的附中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磨练自己,用心育人,以培养更多优秀的附中学子、国家栋梁。